原創 || 科技成果轉化正在成為創投的大風口
發布時間:2025-09-28作者:劉克峰來源:本站點擊:114
科技立則民族立,科技強則國家強。當下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,科技成果轉化已不僅是連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鍵紐帶,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、構建未來產業的重要路徑。從政策護航到成果井噴,從資本轉向到科創企業崛起,一個新的創投大風口正在形成——科技成果轉化。
一是科技成果轉化正站在歷史性的機遇窗口前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“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,強化目標導向,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”,這一頂層設計為科技成果轉化指明了方向。近年來,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,出臺一系列政策涵蓋賦權改革、專利轉化、技術經理人培養、金融工具創新、國家級成果轉化示范區等,都在力圖破解“不敢轉、不想轉、不會轉”的制度障礙。以往,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往往集中在單一環節,導致“中梗阻”問題頻發,而如今的政策導向更注重全鏈條貫通,從實驗室環節的知識產權確權,到企業化運作環節的股權分配,再到產業化階段的市場對接,形成了環環相扣的支持網絡。這種政策的系統性優化,使得創新要素流動更順暢,也讓科研人員、企業、創投機構等產學研金的生態更加富有成效,促進成果轉化的創新鏈、產業鏈、資金鏈、人才鏈形成同頻共振。在今年6月9日國務院召開的第十四次專題學習中明確指出,“科技成果轉化連接創新鏈與產業鏈,是科技創新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有利于催生新產品、新產業、新動能,形成新質生產力。”“要聚焦關鍵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斷點。”科技成果轉化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。
二是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日益豐厚。2024年,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《全球創新指數報告》顯示,中國在全球創新力排名中位列第11位,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國家,也是過去10年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;2024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也超過了7萬件,趕超美、日、韓、德成為全球第一;人工智能領域,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擁有國,占比達60%;2024年中國學者發表AI相關研究論文的數量達到23695篇,也已超過當年度美國(6378篇)、英國(2747篇)和歐盟(10055篇)的數量總和。中國科學院以9萬余件有效發明專利居全國首位,這不僅是數十年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的積淀,更是科技成果轉化的“富礦”。中國科學院正在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“融合點”行動,推動科研成果精準對接產業需求,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能。
三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價值更加凸顯。寒武紀源自中科院計算所,它突破技術封鎖、解決“卡脖子” 難題,掌握了7nm先進工藝芯片設計關鍵技術,是全球少數具備“智能芯片+基礎系統軟件”全棧技術能力的企業,成為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標桿,為我國AI芯片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寒武紀今年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可謂一騎絕塵,其股價自2023年至今累計漲幅超過26倍,成為A股“漲幅王”,一度突破6000億元大關,創出歷史新高。聯想、中科曙光、中科海光、科大訊飛、中科星圖等一大批中科院系的科技企業,憑借其持續的硬核創新能力,市場價值不斷提升。在創投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加持下,瞬間就能把科技創新可想象的未來現金流進行指數級放大,并在跨賽道的新應用中進行估值重構,獲得更大溢價,進而隨著蝴蝶效應,推波助瀾整個賽道價值的水漲船高。當然,科技創新不單單是資本市場上的價值體現,在科技向善的大趨勢下,科技成果更加兼具了社會價值、生態價值、甚至生命價值。
四是創投行業正在經歷大轉向。投PER-IPO、投平臺經濟、投商業模式、投互聯網應用等都曾成為創投的風口,看重投資的商業回報曾是行業的金標準。隨著國家關于支持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的頻出,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”正成行業共識。清科的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硬科技領域的投資案例占比近80%。早期硬科技項目從何而來?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國家實驗室這些創新策源就是硬科技的源頭。國科創投一直倡導“走進實驗室,擁抱科學家,做懂科學家的真伙伴”,強調“姓科屬科”的定位。科技成果轉化從來不是“技術搬家”,而是要跨越“死亡谷”“達爾文海”的系統工程,也是從初創公司邁向領軍企業的艱辛歷程。科技成果轉化需要耐心資本的陪伴。科創板開市六周年,近600家上市企業平均上市時間14年,上市最短的企業有寒武紀(2016年3月15日成立,2020年7月20日上市),僅用時4年4個月。用時最長的企業如信安世紀,從成立到上市用了近20年(19年8個月,2001年8月31日成立,2021年4月21日上市)。截止2025年6月,科創板近600家上市公司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過12萬件,平均每家公司216項,體現出強烈的“硬科技”屬性;上市公司的VC/PE資本滲透率已到達100%,即所有上市公司均有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的股東,二級市場的“科創風向標”,經過資本的轉遞,一級市場中的創投機構正在涌向科技成果的創新源頭。
當科技創新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,科技強-產業強-經濟強-國家強已為歷史和實踐所證實,這條路徑能否走通,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與質量則是至關重要。科技成果轉化已遠不只是賣專利、進行技術許可、創辦企業等微觀經濟活動,更不單單是科研機構的命題作文,它是在面對百年之大變局,求生存、謀發展制勝之道中的關鍵一環,是在國家意志推動下的大系統工程。對創投機構而言,這是風口,更是責任——我們既要用專業能力發現具有商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,更要以使命擔當培育好未來產業的金種子。唯有扎根創新源頭、錘煉專業能力、保持長期耐心,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浪潮中,既實現資本增值,更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。
- 上一篇:“國科?創新行” 高峰論壇探討新質生產力培育路徑
- 下一篇:沒有了!